發表文章

1042021 葉俊良

原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問卷調查法探討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律動之 認知與需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律動認知與律動需求 之差異及其相關情形。根據文獻整理後,自編「幼兒園教師 對幼兒律動之認知與需求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分層叢集 抽樣法抽取 6 4 5 位教師,有效樣本數為 4 9 9 份,問卷回收率 為 7 7 . 3 6 % 。歸納如 下:一、全園共同實施律動時,多 由園內老師 於 室外無遮陽 場 地 輪流負責教學, 每 週 1 - 2 次,每次 2 1 - 3 0 分鐘,每週總 時間則為 2 1 - 4 0 分鐘, 由體能老師提供 律動音樂;班級內實 施律動時, 由填答者本人擔任律動教學,於 室內教室實施, 每 週 1 - 2 次,每 次 1 1 - 2 0 分 鐘,每 週 總 時 間 則 為 2 1 - 4 0 分鐘, 並 由填答者提供 律動音樂 。不論是全園或是班級實施律動之 律動音樂及動作,皆以體能老師為其取得來源。二、 幼兒園 教師以「教學實施認知」之認知程度最高;不 同 年齡、教學 年資、專業背 景、幼教資格、園所屬性、園所規模、任教班 別、學校所在地區 之 教師對 律動認知程度差異皆未達顯著水 準;而 不同婚姻狀況 及 教學年資 教師對律動認知程度之差異 達顯著水準,已婚教師之認知程度顯著高於未婚教師。三、 幼 兒 園 教 師 以「 教 學 本 位 需 求 」之 需 求 程 度 最 高;不 同 年齡、 教學年資、專業背景、幼教資格、園所規模、任教班別、學 校地區 之 教師對 律動需求程度差異皆未達顯著水準;不同婚 姻狀況 之 教師對律動需求程度之差異達顯著水準,已婚教師 之需求程度高於未婚教師;不同 園所屬性之 教師對律動需求 程度差異達顯著水準,以私立幼兒園教師之需求程度高於公 立幼兒園教師。四、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律動之認知與需求具 II 相關性,認知程度愈高者,其對於律動之需求程度也愈高。 摘要改寫: 本研究旨在以問卷調查法探討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律動的認知與需求,以及在不同背景教師對律動認知與律動需求的差異。整理文獻後,以「幼兒園教師 對幼兒律動之認知與需求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分層叢集 抽樣法抽取 6 4 5 位教師,有效樣本數為 4 9 9 份,...

學分班 田慧孜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亞洲女子角力選手得分內容之分析,以期瞭解亞洲女子角力選手比賽時之得分類別與技術動作特性。本研究係研究者於 2006 年 4 月 6 日 至 9 日前往 2006 年亞洲角力錦標賽,使用 V8 攝影機實地拍攝女子自由式角力比賽, 7 個量級共 66 場比賽內容蒐集為資料,對參加比賽國家各項資料和比賽過程中選手之得分類別、得分技術動作等資料進行觀察分析。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處理。本研究結果顯示:各量級比賽中的得分類別和次數比較結果,顯示比賽得分類別和次數間未達顯著差異,女子角力比賽內容的得分類別中,仍以 1 分、 2 分所得之次數最多,因此,獲得 1 分、 2 分的次數多,獲勝的機會也會相繼增加。各量級女子角力選手在比賽時,站立狀態應多施展四肢技術類之推、抱技術動作,因為,推、抱技術動作在比賽中能交互運用產生連續動作技術,因此,獲得 1 分、 2 分機率較高;在跪撐狀態時應多施展軀幹技術類之滾、轉技術動作,一則較容易獲得 1 分、 2 分,二則施展滾、轉技術類攻擊者易於進攻爭取得分,被攻擊者難以防守與施展反擊技術主軸的趨勢至為明顯。基於上述研究結果,認為角力應注重抗衡性肌力、瞬發性肌力;應加強立姿狀態推、拉技術動作與跪撐狀態滾、轉技術動作的攻擊練習外,並應實施運用主動式的連續性與持續性攻擊來取代被動式的防守策略,並針對對手的技術動作實施戰術性防守動作訓練,達到逢場必勝的目標。 關鍵詞:女子角力選手、得分內容、得分類別、技術動作 中文摘要 本研究為分析亞洲女子角力選手得分內容,並以獲得之數據加以探討,以期瞭解亞洲女子角力選手之技術特性與得分類別,並提供我國選手未來訓練方向。本研究共蒐集 2006 年亞洲角力錦標賽女子組自由式 7 個量級,計 66 場之比賽內容,研究者採實地拍攝,並以回放觀察之方式,對參賽各國選手之各項資料、比賽得分類別、得分技術動作等資料加以記錄並分析所獲得之數據 。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處理。研究結果顯示 : 各量級比賽中的得分類別和次數比較結果,未達顯著差異,女子角力比賽得分內容以 1 分、 2 分之技術得分次數最多,因此,獲得 1 分、 2 分的次數與勝負結果呈現正相關。 各量級女子角力選手在比賽時,站立狀態應多施展四肢技術類之推、抱技術動作,因為,推、抱技術動作在比賽中能交互運...

1052044徐子婷

原文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在瞭解我國優秀運動員生涯轉換的歷程及成功的關鍵。為達此目的,蒐集資料並進行整理與逐字稿進行分析。採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訪問三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得到的訪談結果如下:優秀運動員生涯轉換的成功關鍵因素包含心理因素及外在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包含了:自信讓我們更加強大、永遠保持正面思考的態度、運動員的養成與特質;外在因素包含了:自我覺察與學習、重要他人的支持,有愛就有力量。運動員面對生涯轉換時應自我覺察了解自己,秉持著運動員接受挑戰、勇敢面對的精神,堅持下去。最後,提出後續研究及實務之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 摘要更改: 研究目的 以深度訪談法對三位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進行訪談。主要是在瞭解我國優秀運動員生涯轉換的歷程及成功的關鍵,利用資料的蒐集並進行整理與逐字稿進行分析,訪談結果:成功關鍵因素包含心理因素及外在因素的轉換。其中心理因素包含了:擁有自信使我們更加強大,保持正面思考的態度以及運動員該有的良好素質;外在因素包含了:主動學習、自我要求、他人給予的支持。秉持著接受挑戰、勇敢面對的精神,堅持下去,運動員面對生涯轉換時應自我警惕自己及堅持初衷。最後,提出後續研究及實務之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

1052033 郭哲彥

本研究目的是瞭解臺灣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之現況,包含積極奮鬥、抗壓性與忍受傷痛三個構面,並探討不同變項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差異情形,包含性別、年齡、運動年資、參與組別、比賽成績之變項關係。研究對象為參與全國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N=326,年齡範圍15-20)。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灣地區的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在運動心理堅韌性三個構面中以忍受傷痛表現最佳。 二、不同性別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抗壓性有顯著不同,在積極奮鬥、忍受傷痛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與整體心理堅韌性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資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與心理堅韌性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比賽等級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忍受傷痛達顯著差異,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成績表現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忍受傷痛達顯著差異,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著差異 更改如下: 本研究是瞭解臺灣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之現況,包含積極奮鬥、抗壓性與忍受傷痛三個構面。探討不同變項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差異情形,包含性別、年齡、運動年資、參與組別、比賽成績之變項關係。研究對象為參與全國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N=326,年齡範圍15-20)。所得資料分別描述性統計與獨立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灣地區的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之高中競技啦啦隊選手,在運動心理堅韌性三個構面中以忍受傷痛表現較為突出。 二、不同性別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抗壓性有顯著不同,在積極奮鬥、忍受傷痛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與整體心理堅韌性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資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與心理堅韌性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比賽等級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忍受傷痛達顯著差異,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成績表現的競技啦啦隊選手在忍受傷痛達顯著差異,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和整體運動心理堅韌性上無顯...

1052047 蕭雨庭

原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探討 2012 年倫敦奧運跆拳道女子組比賽 Video Replay 申訴情形之分析。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法對三位不同身份的跆拳道教練、裁判及選手進行研究。研究結果:一、 2012 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女子組 67 公斤級的比賽,平均每一場申訴的暫停時間為 84.17 秒,其中最長申訴暫停時間為 181 秒;教練因戰術考量在第三回合使用申訴制度次數為最多;該參賽量級申訴的成功率已超過全部申訴次數的一半,因此應該加強裁判判決的素質及給分的正確性,避免判定失誤。二、從教練、裁判及選手三個觀點介入分析發現在 Video Replay 實施的制度下的確造成整體賽事的流暢度不足,選手的攻擊動作因體能衰退與判決結果造成自信心不足而無法有精彩的演出,影響整場賽事的可看性與精彩度,進而失去熱情參與的觀眾。三、跆拳道必須在公平、公開的前提下完成競賽的過程。在公平嚴謹的 Video Replay 制度下,必須以更精密的攝影器材輔助及專業人士協助操作,以縮短裁判判決的過程,增加比賽的流暢度。結論:世界跆拳道聯盟必須在攻擊動作及得分效果,做出明確區隔與修正,鼓勵選手挑戰高難度高得分動作,增加競賽可看性;並且以提高裁判執法素質為前提,規劃良好的學習課程、演練模擬執法的過程與嚴謹專業的執法態度,提供執法錯誤再教育的課程與判決經驗分享說明會,才能有效提高所有跆拳道裁判的良好素質。 摘要更改: 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法對三位不同身份的跆拳道教練、裁判及選手進行研究。研究結果:一、 2012 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女子組 67 公斤級的比賽,平均每一場申訴的暫停時間為 84.17 秒,其中最長申訴暫停時間為 181 秒;教練因戰術考量在第三回合使用申訴次數最多;該參賽量級申訴的成功率已超過全部申訴次數的一半,應該加強裁判判決的素質及給分的正確性,避免判定失誤。二、從教練、裁判及選手三個觀點介入發現在 Video Replay 實施的制度下的確造成整體賽事的流暢度不足,選手的攻擊動作因體能衰退與判決結果造成自信心不足而無法有精彩的演出,影響整場賽事的可看性與精彩度,進而失去熱情參與的觀眾。三、跆拳道必須在公平、公開的前提下完成競賽的過程。在公平嚴謹的 Video Replay 制度下,以更精密的攝影器材輔助及專業人士協助操作,以縮短裁判判決的過程,增加比賽的流暢度。結論:世界跆拳道聯盟必...

1052027蔡承軒

        國小學童跑步教學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摘 要 跑步雖是人類本能,看似簡單卻是複雜的動作,在小學的校園中常見學童跑步動作 不協調的怪姿態,甚而想快卻摔倒的情景。基此,本研究試從跑的動作流程分析的相關 研究,以國小學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為前提,進行學童跑的動作樂趣教學法之探究。研 究結果發現:跑的動作是連續動作的重複,有其連續週期;雙腿動作、雙臂和肩膀動作、 頭和軀幹姿勢等,簡單卻是複雜的技能動作。因此教師對國小學童跑步教學需輔以樂趣 化、遊戲化,漸進讓學童熟悉跑步動作流程,加強肢體協調能力。國小學生在生理上來 說,肌肉、骨骼都尚未發育完成,此時期也應避免過度訓練,以建立學童學習興趣、正 確的運動方法,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為旨。 改寫摘要 跑步是我們出生以來必須要會的本能,看似簡單卻是複雜的動作,要去幫學生們調整不協調的怪姿態,甚至是大問題。,本研究試從跑的動作流程分析的相關 研究,以國小學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為前提,而跑步是全身性的運動,必須要從頭到腳都必須要一連串的執行才能完成,看是簡單的動作卻擁有很難的技巧在上面,還要讓進行的學童的動作樂趣教學法之探究。。因此教師對國小學童跑步教學需輔以樂趣 化、遊戲化,漸進讓學童熟悉跑步動作流程,在加強肢體協調能力,對國小學生在生理上來說也是個負擔,畢竟肌肉、骨骼都尚未發育完成,此時期也應避免過度訓練,以建立學童學習興趣、正 確的運動方法,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為旨。

1052006 邱韋盛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 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究主題:不同距離速度訓練對徑賽 100m 成績之影響 共同指導教授:張嘉澤 博士                          :詹元碩 博士        研 究 生:林佐吉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原摘要 本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在 探 討 以 不 同 距 離 速 度 訓 練 對 100m之 影 響 。 受 試 對 象 為 18名 男 女 徑 賽 選 手 , 平 均 年 齡 12.3 ±2.46years、 平 均 身 高 174.6±4.51cm、 平 均 體 重 79.23±7kg kg、 平 均 訓 練 年 數 1.3±1.1 year。 以 前 側 100m速 度 與 CMJ成 績 , 分 為 A組 以 30m訓 練 組 (9人 )和 B組 以 60m訓 練 組 (9人 ); 訓 練 時 間 為 期 四 週,每 週 四 次。所 得 資 料 以 以 SPSS for Windows10.0中 文 視 窗 版 套 裝 軟 體 及 Sigma 8.0統 計 軟 體 進 行 統 計 分 析 及 製 作 圖 形。以 混 合 設 計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組 別 x測 試 點 )考 驗 組間與組內之差異。若達顯著差異, 則 進 一 步 以 杜 凱 氏 HSD 法進行事後比較,所得資料皆 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並將 差 異 性 以 圖 表 呈 現 以 進 行 分 析 比 較。顯 著 水 準 訂 為 p < 0 . 0 5。 研究結論如下: (一 )經 過 四 週 不 同 距 離 速 度 訓 練 上 有 效 提 升 A、 B兩 組 下 肢 動 力 表 現 , A組 30m訓 練 組 優 於 B組 60m訓 練 組 。 (二 )經 過 四 週 不 同 距 離 速 度 訓 練 上 有 效 提 升 A、 B兩 組 反 應 時 間 表 現 , 各 測 試 點 都 有 顯 著 進 步 ; 整 體 測 試 A 組 優 於 B 組 。 (三 )經 過 四 週 不 同 距 離 速 度 訓 練 上 有 效 提...